米芾《伯充帖》,用笔迅疾、力沉奇倔

 

米芾 《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书。纸本。纵27.8厘米,横39.8厘米。信札一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纸上名家藏印累累。因是信札,米芾写来十分随意,但扎实的功力使这件小札也体现了用笔迅疾、力沉奇倔,欹侧取势而无霸气,转折间多机巧锋芒,笔势放的开,收的住,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米芾 《伯充帖》

纵观宋以后书法史,学米热潮似乎有增无减,而且出现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书法家。芾之子米友仁受其父影响颇大,深得其父书法之精髓;吴踞对芾书法崇拜的五体投地,书法惟妙惟肖,形体具备但神态欠缺;元代首倡书法复古思想的赵子昂也很喜欢米字,他认为“元章英姿高识,力欲追晋人,绝轨同时”,他因此称赞米芾:“能脱略唐宋,齐宗前古,岂不伟哉!”明代的祝允明,才思敏捷,书法精绝,是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从外祖父徐有贞、岳父李应祯学习书法,王世贞((艺苑厄言》评日:“有贞于书少所不窥,能诗歌,善行、草,得长沙、素世师、米襄阳风”。祝允明书法自然具备了米字的风貌。

宋另一书法大家文征明书法“如风舞琼花”,“其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其行书具有米字的神韵。被称为“八法散怪,字林侠客”的徐渭,也深服米芾,他论道:“米南宫书一种出尘,人所难及”。董其昌书法透出一股浓浓的米书气息,运笔洒脱,形神兼备通过精心临摹,他总结道:“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之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此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当代各种规模的书法展赛中时常见到老米书法的影子,有的以《苕溪帖》、《蜀素帖》为宗,有的以《论书帖》、《值雨帖》为本,揉合己意,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