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节大人李氏墓志》,合乎唐风又迥出时风

 

《顺节夫人李氏墓志》,又称《顺节夫人墓志铭并序》,此碑刻干唐天宝十年(751)写,是河南省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所藏的唐代墓志名品。

唐人取仕,铨选原则有四条标准,即“身,言、书,判”,其书”要求书法端正、大方笔健、苍劲秀丽,或谓“道丽、“劲媚”。唐代书学鼎盛,不减于晋,由于唐统治者崇尚遒美之书风,天下法书多出自二王”,《顺节夫人李氏墓志》自然也不例外,此碑运笔自然流畅.结体生动活缓,散侧变化,秀丽多姿,略参隶书笔法,捺脚重按后显得上肥劲利,使得笔画粗细不同,对比强烈.颇具新意,在唐代碑版楷书结体多严谨端正的庞大阵营中别具一格。

苏轼说:“至于山石竹未,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正是由于古人潜心于自然常理的感悟,迹化的墨稿才耐人寻味。而古人的碑刻则寓含了更丰富的生命意趣,书手和刻手的共同参与,加之时空变幻,风雨剥蚀,后人读到时叉会自觉地加入一些主观的理解和想象,在某种程度匕发展了碑学。

《顺节夫人李氏墓志》在唐代严谨端正的碑版体系中直追古风,立足唐代又对唐法有所突破,合乎唐风又迥出时风,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研究古人的取法不失为一条捷径,古迹的幽光在这里透露出来。面对无以计数的古迹以及多种书风林立的当代书坛,作为一个年轻的书法爱好者和追求者,对《顺节夫人李氏墓志》的临摹尽量偏重于实临,追求笔清气雅,法度严谨,可惜临的还太新太实,不够松动虚穆。

自唐以下,艺术多偏于精巧,鲜有浑朴,后学者当自唐而上,探悉源流,气格方不弱,书画奠不如此。曾翔先生谈到“从精秀到古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无拙可藏,自然也不能“显拙”,也就只好献丑了。(晏晓斐:《顺节夫人李氏墓志》临摹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