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隶书《千字文》,其认为隶书太难了,勉为书之

 

明朝的隶书比之元朝,风气稍盛。可见的隶书墨迹有王民《唐人五言律诗二首》,是册页装,现藏台北故宫。王民作隶书,笔画忽而肥浊,忽而纤细,笔法是“帖学”的一套路数,而结字欠缺整肃与汉隶古法隔膜着。王世贞《艺苑言》说丰道生(坊)“家蓄古碑刻甚寓,一一临摹,自大小篆、古今隶、章草、草、行,无不明了”,但丰氏写的隶书,现在看不到了。据王世贞说,云间陈文东也善写隶书,但王世贞只是耳闻,他也没有见到过,还有太仓陆旅携,妙得隶意,可惜三十而夭。王世贞最推崇文征明的隶书,他说:独文太史征仲能究遗法于钟、梁,一扫唐笔。乃子彭继之,亦逢遵雅,少伤率易耳。……征仲恒自负,隶法则不让古人,而歉于篆。

文征明是明朝书法大家,活得长,学生多,影响大。他写过隶书《千字文》,是《四体千字文》中的一卷,现藏台北故宫。对于隶书,文氏并不常写。他写《四体千字文》,据其跋语说“余素惮烦于此,而辞之不获,勉为书之,主七年始完,不叭不工”,不足供玩,而徒费岁月,良可惜也。如果不是有篆、隶两体,大概不会延宕七年才“完工”。他的“惮烦”,是指篆、隶的难写。

但王世贞评文征明的隶书,是这样说的:“(吾)衍又曰:“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不在扁,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衍此语尤合作,正《爱禅》、《劝进》之所以妙也。近代文征仲得之。“

元明人心目中的“汉隶”,而且胶着在“挑拔平硬如折刀头”的表面特征上。不仅文征明是这样写隶书,他的儿子文彭也是袭用此法,文彭有隶书《诗册》传世;现藏台北故宫。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有“绿广堂”隶书横批,现藏南京博物馆,是大字隶书,仍是魏晋隶体格调的隶书,写来写去,大同小异,跳不出魏晋的窠臼,吴壑《隶书离骚、篆书千字文卷》、程南三《五体书诗卷》以及宋珏的隶书条幅,温如玉的隶书对联所展现的体貌,都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