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集古录跋》卷,笔势险劲,字体新丽

 

欧阳修《集古录跋》卷,1064年,纸本,27.2x17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作中四跋可能即为欧阳修所留存的少数自题跋尾。用笔精谨,线条爽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故苏轼云:“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

欧阳修幼时曾经师承过初唐书家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而欧阳修作为“初唐四家”之一欧阳询的第二十世孙,他也对这位德才兼备的先祖敬仰有加:“吾家率更兰台世有清德,其笔法精妙,乃其余事。岂止士人楷模,虽海外夷狄,皆知为贵。而后裔所宜勉旃,庶几不殒其美也。”欧阳修对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孔子庙堂碑》和欧阳询的书法都下过功夫,这是可以肯定的,从后来欧阳修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来看,还依稀可以看出痕迹。欧阳修23岁进士及第后,积极参与朝政,并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和史学研究,其早期用于书法的时间不多,这一时期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使我们不能看到他早期的书法真实面貌。

1053年,欧阳修47岁,这时他已经开始了《集古录》的搜集整理工作。据史料记载,欧阳修从庆历五年(1045)开始到嘉七年(1062),前后花了18年时间汇成《集古录》千卷,并从嘉元年(1056)他50岁时开始题跋整理。正是在这一时期欧阳修的书法有了质的飞跃,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集录碑石文字既是治金石之学的过程,也是欣赏摩挲古人书迹的过程。欧阳修在不知不觉中其书法面貌已发生了变化。欧阳修书法的进步与风格的形成确实与他长期搜访整理金石文字有很大的关系,这从他的《集古录跋尾》的墨迹中也可以看到。

欧阳修《集古录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