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书于丝绸织品,时年38岁,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米芾《蜀素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代表作之一,书于38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米芾以晋唐书法为师,受到二王、褚遂良、李邕等人的影响,同时,他又能不受前人的束缚,大胆创新;在行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蜀素帖》在结体上,大部分字都向右上方倾斜,在攲侧中打破结构的平稳匀衡,增强了动态感。字形修长,给人一种俊秀、洒脱的美感,点画灵活飞动,变化无穷,中锋和侧锋、藏锋和露锋交错,帖中的横竖笔画大多重入轻收,以侧锋重按起笔,然后调动为中锋,行笔迅速,显得痛快淋漓。帖中的平捺、竖钩等笔画也很有特色,如“连”、“远”、“游”等字的平捺,形状如同一条船,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米芾称自己的字是“刷字”,便是说他自己写字时行笔迅疾酣畅,而且笔法多变,笔力劲健。欣赏《蜀素帖》时就可以领略到这一点。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米芾《蜀素帖》全卷(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