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懒残和尚歌》卷,横斜高下,无不如意

 

黄庭坚《懒残和尚歌》卷,黄宋笺,纵26厘米,横419.4厘米,连款共七十行,每行六字,共四百十一字。董其昌小楷题跋:黄文节公书世多摹本又多赝本,生平所见以此卷为灼然无疑。梵志诗较寒山更自奇崛,书亦近之。董其昌观因题

黄庭坚的书法自成一格,特别是其行书雄健圆劲、奇崛沉着,草书大开大合、从心所欲,诚可谓享誉宋代、泽被后世,而这一风格的构成因素则集中体现在其独特的结字和笔法上。具体而言,笔画上表现出的独特形态就是:“内凝之气,开张之势,战掣之形(尤其体现在长线条中)”结字上表现出来的则是“合与张、曲与直”的强烈对比。可以说,后世书家对黄庭坚书法的取法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浓缩了黄氏独特书风的行、草书,对明清书家影响尤为显著。

实际上,黄庭坚书法在宋代就已经产生广泛的影响,上自帝王,下至庶民,学习黄庭坚书法已蔚然成风。蔡倏《铁围山丛谈》中就有徽宗学习黄书的记录:“宋徽宗初与王晋卿诜、宗室大年令穰往来。二人者,皆喜文词,妙图画,而大年又善黄庭坚。故祐陵(宋徽宗陵号)作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也。”

尽管徽宗曾经戏问米芾,当如何评价苏轼、黄庭坚与其自身的书法,米芾是时分别给出了“画”、“描”、“刷”三字精论,三家书法诚可谓各具特色,然徽宗对黄庭坚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评价极高:(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斜高下,无不如意。”

黄庭坚《懒残和尚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