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话:苏轼行书《次辩才韵诗帖》,通过笔墨传达给后人

 

苏轼行书《次辩才韵诗帖》,书于元祐五年(1090)。凡20行,计188字。纸本,纵29厘米,横47.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为苏轼第二次出守杭州所书的佳作,时年元祜五年。其背后暗藏着与辩才禅师交往的故事,通过笔墨传达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影响至今。

苏轼作为“宋四家”之首的领袖人物,开拓了宋人“尚意”书风的时代风潮,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对于这件经典的作品来说,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元祜四年(1089)七月,苏轼再度来到杭州,这次不同的是他主动请求外放,中间时隔十五年之久,这时候的他已经历过了人生中的人起大落,也就是1079年发生的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官到了黄州,精神也十分疲惫,行动拘束,生活苦痛,看透了官场险恶,世态炎凉。在第二次守杭中,他淡漠官场,轻视功名,没有了初期时候的愤慨,而是潜心于佛法,修身养性,把内心的情感寄托在艺术作当中,在这个时期的思想以及艺术创作都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平淡、自然、净化的创作心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之作,《次辩才韵诗》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作而成的。

苏轼行书《次辩才韵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