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晚唐书僧之冠|《寂照和上碑》欣赏

 

寂照和上碑原石

唐《寂照和上碑》,唐会昌元年(八四一)刻。原在今陕西咸阳秦都区马泉镇魏店村路旁。明王献移城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移咸阳博物馆。碑首与碑身整石雕成,通高近两米,宽零点六一至零点七四米。碑额阴刻篆书“唐故安国寺照和上碑”九字。碑身高一点三五米。楷书二十九行,满行五十二字,实有一千四百五十二字。


寂照和上碑碑额(根远藏碑)

碑文记述了寂照的身世、悟性、皈依经过以及佛学修养,在关中佛教界的声望、地位等。

寂照幼颖悟,七岁后,初读《法华经》,一目五行,人皆异之。后习姚秦时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及初唐玄奘译《阿毗达摩俱舍论》,人称“圣童”。

大历十四年(七七九),二十二岁的寂照在西明寺(延康坊,遗址在今西安市碑林区白庙西村南侧)坛试得度,隶于慈悲寺。不久,在海觉寺开讲,精研《涅槃经》《大乘起信论》。贞元六年(七九〇),德宗下诏迎岐州无忧王寺(今扶风县法门寺)佛骨(舍利)入禁中供养,他因此得游岐州诸寺,并受到当时京西擅长律学者的推崇与追随。

贞元十年(七九四)春,寂照途经蔚州(治今河北蔚县),前往佛门圣地清凉山(今山西省五台山),见曼殊大士,并寻访普贤菩萨修道之处。翌年,游历太白山,止于福庆寺,往来渭滨、郿坞间达十余年。嗣后,授徒于陇州(治今宝鸡市陇县),元和三年(八〇八),在咸阳县魏店镌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并被朝廷功德使请入住长安城中著名的安国寺。

安国寺原是睿宗李旦登基前的旧宅。景云元年(七一〇)改为安国寺(遗址在今西安市新城区电厂路龙华村北侧)。长庆中、宝历末和大和初,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驾临安国寺时,都请寂照导引,随时对答。大和元年(八二七)夏,寂照入神龙寺,翌年移延康寺。大和七年(八三三)冬患病,半月后圆寂,终年七十六岁。


唐代大文学家段成式撰文(根远藏碑)

《寂照和上碑》唐会昌元年(八四一)由寂照和尚门人共同兴建。由于撰文、书丹都是当时的名流,极可珍视。

碑文撰写者段成式(八〇三——八六三),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段成式笃信佛教,撰写《寂照和上碑》时三十八岁,时任宣德郎守秘书省著作郎。宣德郎在唐代为正七品文官。秘书省下有著作局:“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新唐书·百官志》)因为段成式系以正七品低级散官充任从五品高级职务,故曰“守”。后来他先后任吉州、处州、江州刺史,至“大中中归京,仕至太常少卿”。他居长安时,“以闲放自适”,“尤深于佛书”。咸通四年六月卒,享年约六十一岁。

在唐代晚期文学家中,段成式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能诗善文,除代表作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在《全唐诗》中还收入他的诗词三十多首,《全唐文》中收入他的文章十一篇。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旧唐书·李商隐传》)。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说:“唐季惟裴休、成式以通释典称,裴事庄严流行,犹为外事。则悟佛心印者,段一人而已。今观此所为《照公碑记》,闻洵博然,精微奥义何未数数然也,岂专重在戒。故于法禅二宗不无轩轾乎,乃牟尼一人之身耳。”

无可是著名诗人贾岛的堂弟,诗与贾岛齐名。贾岛有《送无可上人》诗: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无可也曾为贾岛写有《秋寄从兄贾岛》和《吊从兄岛》诗数首。


贾岛从弟无可书丹(根远藏碑)

无可书法,明赵崡称其“出柳诚悬而优孟者”。安世凤云:“无可之书固一时习尚,石经多此法可知也。然此碑则导源二欧,掩有河东清遒圆利,洵可擅一时之技,出诸书僧之上。”的确,无可书法得柳公权(七七八—八六五)斩截爽利、瘦硬挺拔、舒展大度之神,可居当时佛门书僧之冠。

该碑由“刻册官李郢刻字”。刻册官,又名镌玉册官,唐代属中书省,专职为皇帝刊刻祭祀、封禅、册命时使用的玉制简册。也包括刊刻一些重要、特殊的碑石、墓志。李郢除了刻有《寂照和上碑》,还刻有《张液妻段氏合祔墓志》(八四四)、《赵群墓志》(八四九)、《似先逸义墓志》(八五〇)等。与李郢同时的镌玉册官还有为柳公权刻《玄秘塔碑》的邵建和、邵建初兄弟。

图文刊发于《书法》杂志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