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腊梅诗卷》,墨彩虽暗,笔犹灿然

 

黄庭坚《腊梅诗卷》(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草书,绢本,纵26.7,横210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本卷诗文书于绢上,绢破碎,损缺字颇多。此件书法不择笔墨而枯瘦苍逸,墨彩虽暗,笔犹灿然。

黄庭坚的书法力求创新,四体皆能,尤以草书著称,宋人李之仪评其为“草书第一,行书、正书次”。他一生学草用功,走出了一条师古出新的道路。

在家庭的熏陶下,黄庭坚自幼开始学习写字。由于父亲的去世,他15岁便随舅父李常生活,其舅父“疑悟好学,才思敏捷”(黄庭坚《山谷诗集》),又善作草书,黄庭坚在其影响下,也爱信笔作草,他在《钟离跋尾》中道:“少时喜作草,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竟成,久之,或不自识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在少年时代写草不懂笔法,未入门径。

嘉佑六年(1061),17岁的黄庭坚在淮南孙觉的推荐下,拜以落笔刚劲,精熟草法的周越为师20年。周越草书法度严密,对黄庭坚影响至深,特别是行笔的一波三折之势在黄书中随处可见。周越草书虽刚劲,但风韵欠佳,亦使黄庭坚草书多俗笔,正如他自言:“盖美而病者王著,劲而病者周越”(黄庭坚《跋周子发帖》),“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山谷集》)

黄庭坚草书《腊梅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