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官二代的小楷,精致!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钱塘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官侍讲。清代著名书法家。

同时期,多数书家写字多为“乌黑、方正、光亮、等距”的馆阁体,千人一面,如印刷体一般,没有自己的特点。而梁同书的小楷,源于馆阁体,却高于馆阁体,非同凡响。

他的书法也是从董、赵起步的,并且博涉颜、柳、米等唐宋诸家。他主张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强调在创作中自出胸臆。在《频罗庵论书》里他是这样说的:帖教人看,不叫人摹。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的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梁书以行草见长,结字端严稳妥,用笔娴静流畅、平和自然、从容洒脱,那种温文而雅的书卷气息常常扑面而来。因为父亲身居高位的关系,梁同书年轻时候的书法就已名扬海内,负书名六十年,当然与他的长寿有直接关系。时论把他和刘墉、王文治、翁方纲并称四大家。

梁同书淡泊名利,性情耿介,不合于流俗。父母死后,他就借口足疾不再做官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孝圣宪皇太后八十大寿,梁同书进京庆贺。在大臣们集体晋见皇帝的时候,乾隆帝看到他说:“汝来乎?”梁同书回答:“臣足疾未痊,祝圣母万寿后即回藉。”有人就劝他拜谒首辅以得高位,他毅然不顾,第二天就离京了。可见其心思淡泊。

虽然梁同书的书法似乎没有那么闻名于世,但是其耿介拨俗的性格,不慕名利的价值观念,朴素的生活方式还是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当代书法家应当以学之。